好口特产

好口特产 > 上海

上海面塑和“面人赵”

面人,也称面塑,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却很高的民间艺术品。它用面粉,糯米粉为主要原料,加上色彩,石蜡,蜂蜜等经过防裂防霉变的处理,在捏、搓、揉、掀,顷刻之间各式各样的艺术形象脱手而成。活泼玲珑的儿童,衣裙飘逸的美女,以及各种神话故事、戏剧舞台上的人物,都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。  
面塑起源于何时,无从查考。据说它出自于北方的蒸锅铺和南方的糕团店。这些店铺在制作节日喜庆糕团面点时,为了象征吉利,增加喜庆气氛,往往在上面点缀一些装饰品,如福禄寿喜、龙凤麒麟之类,由此演变,逐步发展成了一种具有艺术特色、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工艺品。  
旧时捏面艺人,多是肩背小箱、手提马蔺(一种活动的小皮凳子),在城镇间走街串巷的小贩。现在,不仅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有专业的研究制作人员,市、区的少年宫里,也有许多的业余爱好者。  
上海面塑以赵阔明(面人赵,1901——1980)的艺术成就最高。面人赵出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北京,从小在前门外大栅栏游乐场一带街头流浪,他做过堂倌、小贩、轿夫、车夫等几十种苦力行当,会打拳,会唱戏,一举手一投足,就能扮成京戏舞台上的人物。由于他有这些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,为他们的面塑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  
面人赵以捏面人为生,于三十年代来到上海,将自己捏的面人在永安天韵楼游乐场香烟摊上寄售,被上海另一位潘姓民间艺人(后来他是赵的岳父)见到了,赞赏备至,即将赵邀去家中,交流技艺。赵阔明吸收了潘的特长,技艺大进,终于成为全国有名的面塑艺人。民间传说他和人谈话,手里抓上一块面团,在桌子底下几经揉捏,不一会就把面前的人惟妙惟肖的捏出来了。这话虽然夸张了些,但赵阔明模拟人像,形象逼真,却是事实。他技巧娴熟,造型与线条,细腻与粗犷共冶,雄浑与柔和结合,姿态万千,活龙活现,可谓老少喜爱,雅俗共赏。  
“面人赵”生前曾任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副主任,现在,他的女儿和徒弟们继承了他的技艺,在研究所从事面塑的研究工作。女儿赵艳林曾几次应邀去香港、澳大利亚、美国等地进行艺术表演,当人们看着那一块面团在她手中顷刻之间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时,无法为之叫绝。